從“猴子的爺爺”談經驗創造性改造
時間:2009-03-23
有一個這樣的小故事:“從前,有一個賣草帽的老爺爺。一天中午,他準備到樹蔭下打個盹,就把沒賣完的草帽放在身邊草地上,順手摘下頭上的舊草帽掛在了樹枝上。一只小猴子悄悄來到老爺爺身邊,偷走了新草帽,然后學著老爺爺的樣子把它們一頂頂掛在了樹枝上。老爺爺一覺醒來,發現他的草帽都掛到樹上了。老爺爺想了一想,然后不慌不忙地把他那頂舊草帽從樹上摘了下來,漫不經心地放在身邊草地上,繼續“睡覺”。結果,小猴子又學著老爺爺的樣子把新草帽都送回到草地上。老爺爺一頂不少地帶著他的草帽離開了。多年后,老爺爺的孫子也在這里賣草帽。有一天,他也像他的爺爺那樣帶著沒賣完的草帽在樹下睡覺,醒來也發現草帽全上樹了。他想也沒想就用他爺爺用過的那個辦法去做。結果呢,他的草帽一個也沒有回來。因為,那只聰明的小猴子不上當了,它說‘我也有爺爺,你那個辦法早就不靈了! ’”
故事很淺顯,卻能說明問題。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經驗豐富,胸有成竹,往往忽視環境的變化,不再用心去思考。于是,循著習慣的思維看問題,按著現成的方法做事情,卻忘記了“猴子也有爺爺”。等到事情不如己所愿,才肯回過頭來再去亡羊補牢一番,結果已經大相徑庭了。但有所悔悟總比坐以待斃要好,如果只是怨天尤人一番,依舊照常行事,守那一成不變的株,等著越來越少的兔,成功的概率可想而知。 按照積極的推理,每一個人都想獲得成功,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自尊心的滿足。作為電力企業的普通員工,我們的成功就體現在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實現這些,保持自我的持續成長非常重要。這當然需要一個過程----不斷地學習、思考、實踐、總結,再學習、再思考、再實踐、再總結。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漸進過程,它符合成長的原理和自然的規律。老子講,“道法自然”,我們看太陽雖然總是東升西落,但年輪卻在悄悄增長。我們只有每天做到用心做事、認真想事,才能實現自我內在的持續成長。而任何墨守成規和拔苗助長的思維和做法都是不切實際和違反規律的。如果說學習思考、實踐、總結可以形成經驗,那么再學習、再思考、再實踐、再總結就是創造的過程。因此說經驗與創造并不矛盾,它只是一個事物的不同階段。也就是說,經驗與創新都是相對而言,沒有一成不變。再想想“猴子的爺爺”那猴孫先于人一步吸取了教訓,改造了經驗,它便占了先機,獲得了成功。當我們細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也不難發現,我們當中不乏聰明人,缺的是能夠有效使用聰明智慧的勤奮的人,缺的是善于發現、善于總結、善于傳遞、善于行動的“再不上當”的聰明人。還是看我們電力企業,安全是永恒的主題,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長久以來,一些不安全的生產作業行為依然存在,甚至代代繁衍,成為一種頑固的遺傳性兼傳染性“疾病”,我們稱之為“習慣性違章”。電力行業每年因習慣性違章造成的各類生產事故給社會帶來的經濟財產損失都不是小數目,“反違章”因而已經成為全國電力企業最堅決的安全行動,國家電網公司更是把今年作為“反違章活動年”深入開展反違章工作。從我做起“反違章”,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不防效仿一下那只“聰明的小猴子”——勤于學習思考,善于改造經驗,把那些不符合現代電網發展、顯然已經過時的老做法、老習慣重新加以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今所用。在確保安全生產上,我們既要做到在行動上不重蹈覆轍,還要做到在心理上不心存僥幸。有些時候,我們僅僅是在生產作業中多考慮一個環節、多履行一道手續、多詢問一處疑點、多觀察一點變化,就有可能排除一個險情,避免一次事故,挽回一筆損失,就有可能為社會、企業、家庭和個人贏得一份和諧、一點進步。 總而言之,前人的經驗固然是寶貴的,但對我們來說,與時俱進地繼承、科學合理地運用、創造性地改造這些經驗是更加切合實際的,也是更加寶貴的,就像真理永遠不拒絕懷疑,就像太陽每天都是新的。